架空光缆脱落,检查落地光缆是否损坏。
处理故障,重新布放光缆。
背负工具箱,徒步去往抢修地点。
雪中运送油电机,用于基站抢修。
检查核心机楼发电机状态,保障核心机楼后备电源。
割开落地光缆,准备熔接。
□文/韩冰 齐浩 本报记者 孙铭阳 摄/史亚娜
有一种蓝,叫移动蓝。无论是战风雪,还是抗洪水,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顶风冒雪、负重前行,穿梭于城市、山间……无畏天寒地冻、道路泥泞,依旧奋不顾身,他们是保障通信畅通背后的无名英雄。
响应迅速 第一时间迎战暴风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日前,我省多地降下2023年冬季的第一场大雪。当我们在发朋友圈、欣赏雪景小视频,畅享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时,有这样一群人正无畏严寒,浴“雪”奋战:基站停电、道路被封,他们拖着400多斤重的发电机在雪中前行;低温下电缆容易发生故障,他们24小时待命,发生险情,第一时间到场处理……这只是黑龙江移动网络保障人员同心协力抗暴雪、保通信的缩影。
11月6日,肇东县昌五镇一处光缆突发障碍,抢修人员用帐篷罩住设备,钻入狭小空间熔接,不顾冻得发麻的双手,历时4个半小时完成光缆抢修;双城东富村一处移动杆路被打滑的汽车撞断,抢修人员立即进行加固处理,同时就近抽调杆路进行替换,并重新熔接光缆,恢复家宽业务……
黑龙江移动密切关注全省网络运行情况,于4日提前制定暴雪保障预案,安排现场值班值守、更新应急预案、建立支援协同机制、实时故障调度、配备应急物资,提前储备保障人员1749人、保障车辆722辆、油机2683台。
大雪、寒意席卷每一个角落,移动抢修人员仍然冒雪前行,克服气温低、天黑、路滑难行等困难,有条不紊地开展网络通信保障工作。尽管降雪量大、积雪明显,但黑龙江移动网络保障人员积极抢修,尽最大努力降低重大故障发生率,确保网络运行平稳。
昼夜守护 艰险挡不住奋战脚步
受天气影响,全省多地市降雪较大,对于黑龙江移动保障人员来说,这次抗暴雪保通信的“战争”格外艰巨,但各地市分公司的保障人员都默默奉献着。天不亮,他们就到公司,一边对抢险车辆进行检查,一边与供电部门联系,及早掌握停电信息,组织基站发电。
11月6日,延寿安山乡附近的基站因大雪导致停电。因基站所在地段道路积雪较厚,只能步行进入补充油料。维护人员不顾严寒,合力抬着发电油机、汽油等,在雪地里一步一个脚印往机房挪动。5小时后,险情解除,零下10几度的低温里他们却出了一身的汗。
在哈尔滨,因为停电,导致多个扇区退服,为避免汇聚机房等出现停电告警,中国移动黑龙江公司网络保障人员昼夜轮班,进行24小时不间断发电保障。
暴雪无法阻挡龙江移动人浴“雪”前行的步伐。他们冒着大雪严寒,奔波在路上、在田间、在移动基站所在的地方。如果遇到车辆无法通过的乡间小路,他们还要下车铲雪、推车,往往出来没多长时间,鞋袜就已湿透。
因黑龙江移动上下齐心、统筹得力、不惧艰难,勇担通信保障责任,目前,网络总体运行平稳,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暴雪对网络造成的影响。
截至11月8日9时,黑龙江移动累计出动抢修人员1352人次、抢修车辆666台次、油机1378台次;抢通光缆39处,抢通恢复基站1630站次,累计发送暴雪预警短信5329万条。
科技赋能 信息化助力抢险救灾
在此次暴雪保通信抢险中,黑龙江移动将“智慧产品”应用到各抢险场景,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中国移动云视讯应急通讯保障系统,实现7×24实时视频调度、全省故障有序管控。以场景可视化平台为载体,快速创建暴雪业务指挥调度保障大屏场景,按照CHB划分区域,呈现重保基站、OLT、汇聚机房、家宽、专线、维护人员位置等重要信息,通过可视化调度手段全面提升数智化管理水平,为全省用户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力保障全省网络通信稳定运行。
运用信息化产品助力抢险救灾,不只发生在这次暴雪中。今年8月,我省部分地区受洪水侵袭,哈尔滨和牡丹江受灾严重。黑龙江移动第一时间奔赴抗洪一线,团结奋战,保障通信,先后在哈尔滨、牡丹江两个灾情严重的地市升起DG-M20无人机“空中基站”各1台,有效解决了通信中断问题,为救援提供有效通信保障。
在抢险决战时刻,黑龙江移动更是在哈尔滨五常起飞了FS100中型无人机,助力全省最后4个通信受阻的行政村,即哈尔滨五常北沙河子村、柳树河子村、老黑顶子村、历母山村全部恢复通信。
据悉,DG-M20无人机应急通信高空基站是中国移动一种全新的应急通信方式,用于快速恢复灾后通信、提高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引发大面积通信中断时,使用无人机将基站设备部署在200米空中,可保证半径最大为3公里范围内的通信信号覆盖,能不间断悬停并滞空工作12小时以上,支持350个用户并发业务,满足政府抗灾指挥部和当地用户的基本通信需求。而FS100(携基站)是国内目前集成有卫星通信设备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该机型属于民用中型无人机,自带卫星系统及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利用机载汽油发动机可摆脱地面供电、传输束缚。相对于DG-M20无人机,FS100中型无人机更具优势,实际最大飞行海拔高度可达4500米,能滞空8小时以上,支持192个用户同时接入。
抢险行动中,无人机“空中基站”优势明显,黑龙江移动先后在哈尔滨、牡丹江两个灾情严重的地市部署了无人机“空中基站”,在通信基础设施受到破坏、通信环境恶劣等条件下,为灾区及时提供了应急通信服务,同时也助力了抢险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无处不在 全力保障通信畅通
无论是迎战暴风雪,还是抗击洪水第一线,都有移动人的身影。
“宾县胜利2基站发生故障告警!”11月 6 日,一条哈尔滨移动网络部发来的告警信息打破了宾县分公司的平静。几分钟后,网络维护人员已集结队员驱车赶往现场。
经现场勘查,故障为大雪导致,直接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通信。情况紧急,宾县分公司的郭松曲不顾刺骨的寒风、湿滑的地面,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协调沟通、处理故障。平日里简单的操作因风雪而变得异常困难,三个多小时后,抢修完毕,他也成了“雪人”,羽绒服被雪水浸透。
时间回溯到3个月前,由于暴雨来袭,牡丹江分公司网络部青年突击队闻“汛”而动、逆风而行,迎战台风,用青春的力量,筑牢保障通讯的“青春堡垒”。
34名青年第一时间响应公司党委的青春集结令,奔赴受灾现场,接通光缆、抢修基站,争分夺秒确保网络运行稳定畅通。在连夜到达抢修地点后,网络部青年突击队紧急商讨抢修方案,开展抢修工作,故障修复后,抢险队员们来不及休息,紧接着赶往下一个故障点,他们冒雨连续工作达72小时以上,多数退服基站均已开通。与此同时,网络部青年突击队驾驶的应急通信车抵达受灾严重的长汀镇,为当地居民提供数个多孔插线板,使几百名受灾群众迅速恢复手机电量。
黑龙江移动各地市分公司众志成城、携手并肩,洪水在哪里,哪里就有移动人同心协力抗洪水的足迹:在五常,赵达、孙晨不顾疲惫,4个日夜共处理障碍30余处;齐忠孝、康龙宝冒雨前往基站发电,衣服湿了,身上也沾满了泥水。在尚志,刘伟学、韩华等人踩着泥泞的小路走向基站,靠着微弱的灯光进行光缆熔接,他们困了就在车里休息,饿了就吃面包喝矿泉水,一直奋斗在抗洪水保通信畅通的一线。
这些名字或许陌生,但正是这群无名英雄在汹涌的洪水中,穿着救生衣和雨靴,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大风刮红了他们的脸庞,却抵挡不住他们守护通信的脚步。
危急时刻,黑龙江移动总能冲锋在前。无论是在抗击暴雪还是在抗洪中,黑龙江移动始终展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将它当作一项重大的社会责任来承担。他们密切关注汛情和雪情,全力做好通信保障工作;他们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勇于担当,为政府的救援行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通信安全提供坚强的支持,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展示了移动人一往无前的奉献精神和担当精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新闻网 » 战风雪抗洪水中的移动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