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黑河市因边而生、因边而兴,是“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黑河抢抓对外开放战略机遇,出台优惠政策,全力引才聚智,激励创新创造,推动形成“才聚黑河 智惠边疆”的生动局面。
放大政策效应,让人才活力充分涌流
“身边即热土,何需去远方!自信、开放、热情、包容的黑河欢迎您!”“市委书记进校园”引才活动现场,黑河市委书记通过视频形式向青年人才发出邀请,吸引了众多大学毕业生驻足观看。今年春秋两季,黑河组建多个引才工作队,分赴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0余所高校巡回宣讲,通过送政策、送考入校、远程面试等形式,让同学们在校园就能参加考试选拔、签订岗位,实现“毕业—就业”顺利衔接。
去年以来,黑河以贯彻落实《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为牵引,升级完善人才政策,加大人才招引力度,通过项目引才、企业引才、招录招聘等方式,引进青年人才6100余名,引才数量同比增长超过50%。
实行市、县(区)、部门联动,构建“1+N”人才政策体系,仅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就制定实施细则13项。2022年以来,面向全市200余家科技企业,开展有关人才创新创业政策解读以及业务指导和对接活动40余次,落实产业技术研究院、科学家工作室、孵化载体建设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各类政策奖补资金1000余万元,兑现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所得税减免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资金近2000万元,让企业创新“底子”厚、“底气”足,激活边疆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深化智力合作,让创新要素向北集聚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黑河持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积极搭建高层次人才向边境地区柔性流动平台,让创新力量不断释放。
今年7月,“高校·黑河行”活动暨“才聚黑河 智惠边疆”市校合作交流推进会在黑河举行。来自中俄31所高校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边城,共谋中俄两国在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的跨境合作,签订合作协议13个,取得丰硕成果。东北石油大学教授、“一带一路”与中蒙俄合作研究院院长宋要武表示:“黑河市结合自身发展,主动对接境内外的高校人才和智慧资源,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我们研究策划在黑河建立影视专业实践基地,组织中俄影视文化交流活动,将中俄人文交流推向新高度。”
相继举办(承办)中俄大豆科技合作论坛、第十二届林草生态建设学术论坛、中俄青年经贸发展大会等多场次跨境跨区域科技、人才交流活动。7月5日,“中俄大豆联合研究中心”在黑河正式揭牌成立。“中俄大豆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中俄农业科研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推动两国区域农业科技的跨国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鹿文成说。
近年来,黑河先后建成2个省级科学家工作室、4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4个“头雁团队”黑河工作站,获批3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柔性引进“寒区汽车测试”等科技创新团队8个,实施“中俄数字农业产业带”等科技合作项目83项,实现了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打造优质生态,让更多人才筑梦边疆
黑河注重人才生活需求,构建360°人才服务体系,打造暖心感人、拴心留人的好环境,确保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补贴的发放,缓解了我的购房压力,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黑河这座城市爱才的温度和留才的诚意。”自贸区黑河片区引进人才在领取购房补贴时说。
以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分层次、广覆盖人才安居体系为目标,持续优化人才住房保障,提供免费的人才公寓,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人才给予相应的租房、购房补贴。目前,已建设人才公寓722套,实现了市县两级人才公寓全覆盖;市级已累计为人才发放租房、购房补贴900余万元。
持续优化人才服务流程,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专门窗口,对人才办理落户、公积金贷款、补贴申领等事项提供一对一帮办、代办服务,实现“全程无忧”。同时,树立“人才与城市共成长”理念,命名人才主题街道“广贤街”,开展市第七批拔尖人才、“黑河工匠”等评选表彰,在主流媒体开设人才专栏、人才讲堂,礼遇人才在黑河蔚然成风。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如今的黑河,正以奔跑者的姿态,全力打造边疆人才集聚新高地,吸引更多“千里马”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道路上竞相奔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新闻网 » 黑龙江黑河:以才兴边 向北开放